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从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沦为私自割地的卖国贼的人

rmbke07be

时间 2024年4月27日 预览 86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3907276039651851/

原创 2024-03-09 01:40·品读历史与名著

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清朝的藩属国浩罕汗国企图吞并清朝天山以南(南疆)的广阔土地,扩大浩罕汗国的疆域,于是便鼓动大和卓的后裔张格尔发动叛乱,以此达到夺取南疆土地的目的。

浩罕汗国是清朝的藩属国中最狂妄的一个,由乌兹别克人建立,其在清朝嘉庆年间就已经吞并了清朝西北边境的部分土地(这些土地如今已属于吉尔吉斯斯坦),并且不断蚕食清朝的另外两个藩属国布哈拉汗国和哈萨克汗国的土地,后来甚至和沙俄瓜分了希瓦汗国(该汗国也是清朝的藩属国之一)。

道光六年(1826年),浩罕汗国为张格尔提供兵器,派浩罕军队护送张格尔进入南疆,英国也派出部分军队协助张格尔发动叛乱。浩罕军队和英军先后攻占了喀什噶尔(今喀什地区喀什市)、英吉沙尔(今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叶尔羌(今喀什地区莎车县)、和阗(今和田地区和田县)等南疆多地。

道光帝听说张格尔叛乱的消息后,急忙派萨尔图克·长龄、杨遇春、杨芳率军平叛。长龄等人皆是能征善战的良将,在他们三人的指挥下,浩罕军队与英军遭受了一些损失。

清朝道光七年(1827年),道光帝派清朝皇室成员爱新觉罗·奕山前往南疆,协助长龄、杨遇春、杨芳共同平叛。此时,由于浩罕汗国和英国向南疆增兵,因此壮大了张格尔叛军的兵力,使张格尔叛军达到了十万大军,而长龄、杨遇春的平叛大军仅有两万兵力。另外,由于当地的环境恶劣,经常刮沙尘暴,因此长龄建议杨遇春退兵,杨遇春不肯;奕山也坚决反对退兵,于是他带领一部分骑兵克服恶劣的环境,越过浑河(今博罗和硕河),直奔被张格尔叛军占据喀什噶尔城。

奕山率军抵达喀什噶尔城后,当即对该城发起猛攻,浩罕军队和英军损失惨重,张格尔无奈,只得弃城而逃;奕山成功收复了喀什噶尔城,击败了浩罕军队和英军,此时的奕山堪称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

不久,长龄、杨遇春、杨芳率领清军主力来到了喀什噶尔城,奕山和他们共同平叛,先后收复了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张格尔见浩罕军队和英军攻占的南疆城池尽失,于是便仓皇带领叛军残部逃回浩罕汗国。

后来,浩罕汗国又鼓动张格尔率领浩罕军队数次重返南疆,企图卷土重来,结果每次都被奕山、杨芳率军击退。张格尔不甘心失败,于是便在未经浩罕汗国同意的情况下带领亲随重返南疆,企图指挥自己的亲随攻占南疆,结果被奕山和杨芳击溃,张格尔在逃跑的途中被杨芳生擒;他的亲随仓皇西逃,奕山率军一路追击,一直追到清朝西北边境与浩罕汗国交界地带。

在平定张格尔叛乱这件事上,长龄、杨遇春、奕山、杨芳皆有功劳,奕山更是因勇敢的独自率军收复了喀什噶尔城而倍受道光帝的赏识。

奕山在平定张格尔叛乱期间立下了很大的战功,因此道光帝认为他可以维护天山南北广阔土地的完整和稳定,防止浩罕军队蚕食天山南北的土地,因此下旨让他留在南疆善后,并任命他为伊犁参赞大臣。

奕山没有辜负道光帝的赏识,在担任伊犁参赞大臣期间,他带领天山南北的军民开垦出良田十几万亩,减轻了朝廷向天山南北运输军粮的财政压力,道光帝从此更加赏识奕山了,升任他为伊犁将军,天山南北的广阔土地全部归他管辖。

奕山在担任伊犁将军期间,浩罕汗国多次出兵入侵南疆和北疆,但皆被奕山率军击退。奕山维护了华夏大地西北边疆的完整和稳定,成为了抗击外敌、维护国家疆域完整的民族英雄。


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舰封锁广州珠江口,由于英军的武器装备先进,因此清军被英军打的损失惨重,节节失利。此时,当初平定张格尔叛乱的清朝名将杨遇春已经去世,朝中几乎没有合适的将领可用了,道光帝思来想去,忽然想到了当初在平定张格尔叛乱时立下过大功的奕山,于是他便派奕山率军南下抗击英军。

《清史稿》记载:奕山在临行前口出大言“务使逆夷片帆不返”,道光帝亦谓“必能迅奏肤功(取得成功)”。

道光帝非常信任奕山,认为奕山当初能平定张格尔叛乱,那么击败英军肯定没问题,毕竟张格尔叛军中也有一部分英军;既然奕山说能消灭英军,那么他就一定有这个本事,能够率军击败英军,使英军全军覆没。

奕山抵达广州后,见此时的英军过于强大,于是便消极应战,开始了每日饮酒取乐的生活。清朝老将关天培请求奕山派兵支援他抗击英军,结果奕山不肯,其目的是让大军保护自己,最终,关天培因兵力不足、寡不敌众战死。广州军民想要抗击英军,于是林则徐建议奕山允许他们抗敌,奕山认为广东常年发生广府人与客家人之间的械斗,认为广东早晚会发生内乱,以广东军民人心思乱为由,拒绝了林则徐的建议,并训斥了他。

《清史稿》记载:英军兵临广州城下后,广东军民每次要求抗战,奕山则每言“粤民皆汉奸,粤兵皆贼党”,并上奏道光帝“患不在外而在内”,提出“防民甚于防寇”。

后来,杨芳建议奕山采用“以邪克邪”的“作战方针”抗击英军,杨芳所谓的“以邪克邪”指的是将民间的木质马桶载于木筏之上,然后用这些木筏撞击英军的战舰;奕山觉得杨芳的建议好,于是便在民间搜集木质马桶,准备实施杨芳“以邪克邪的作战方针”,结果清军被英军打的惨败。

不久,奕山对英军发起了一次夜袭,他想通过在这次夜袭中以烧毁英军战舰的方式打败英军,他带领清军烧毁了数十条船只,天亮后,他发现清军烧毁的竟然全是民船。

奕山对英军的夜袭失败后,他已经没有任何抗击英军的办法了,而此时英军发起了对广州城的进攻,无计可施的奕山只得向英军投降。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军的惨败结束,道光帝对奕山感到非常失望,于是便将奕山判处斩监候。第二年,道光帝下旨将奕山释放,再次派他去西北边疆治理天山南北。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浩罕汗国再次企图吞并南疆,于是便鼓动大和卓的另外七个后裔卡塔条勒、倭里罕、克齐克罕、塔瓦克尔、萨比尔罕、阿克恰于、伊善罕发动叛乱。浩罕汗国伯克胡达雅尔派浩罕军队协助卡塔条勒等七人进入南疆,先后攻占了喀什噶尔和英吉沙尔。

奕山听说浩罕汗国再次进犯南疆的消息后,急忙率领骑兵、鸟枪手、抬枪手赶往英吉沙尔平叛。奕山带领的清军与由浩罕汗国将领带领的七和卓叛军在英吉沙尔(今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相遇

Copyright2025云汇企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云汇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