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9030828501926415/
首发·好学熊猫vuR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当面临生命危机时,任何人都会对生的希望萌发出强烈的渴望。然而,在现实的困境下,维持生命的愿望与现实的无奈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最近,甘肃一位56岁的肾衰竭患者在病危前夕向家人表达“别拔管,我想活着”的最后心愿,家属在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是选择了拔管,让病人在绝望中离世,此事引发社会各界对生命價值和尊严的深思。
患者执著维持生命的愿望
56岁的马某长期患有严重的肾衰竭,经过医院全力救治,病情仍在持续恶化。医生判断马某情况危急,治疗无效,建议将马某接回家中。马某的家人虽然也看到治疗无望的现实,还是让救护车将马某送回了家。
回到家中后,马某只能依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六个小时里,马某的家属围坐在一起,陷入对马某是否应继续治疗的痛苦挣扎。
此时,马某意识到家人在考虑停止治疗,但由于无法言语,只能拿起笔在纸上艰难地写下“别拔管,我想活着”的信息,表达出他强烈的生命意志。
这简单的字迹印证了马某在生命垂危时仍怀有对生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是他在绝境中对生命的最后挣扎。一个生命体的本能对生的执着,和家属面临的现实困境形成了强烈对比。
家属的痛苦抉择
马某表达出想要活下去的愿望后,他的家属陷入两难。一方面,他们不忍心看着马某在病痛中受折磨;另一方面,继续依靠呼吸机也无法挽回马某的生命,还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痛苦的挣扎后,马某的家人还是选择了拔掉呼吸机。在机器停止工作后不久,马某就停止了呼吸,带着无法实现的心愿离开了人世。
这对马某的家属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他们面临着救治无效的现实,以及持续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终止治疗既是对马某生命的放弃,也是解脱家庭的压力。
当维持生命的科技手段失效时,生命的脆弱就暴露无遗。家属的抉择可能不够周全,但也处在残酷的现实困境之中。
社会各界看法
这一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表示不能理解家属的做法。他们认为马某表达了想活下去的意愿,家人应该满足一个将死之人的小小心愿,哪怕是延长几天生命。即便每天需要花费一定的医疗费用,也不应该违背一个生命的意志。
但也有人表示,可以理解家属的无奈。面对重病患者,家属也经历巨大的痛苦。他们不得不面对治疗无效的事实,做出停止治疗的决定,也是在长期挣扎后无奈的选择。且治疗所需的医疗费用,也是对家庭的沉重负担。
这件事令人感到无力,但也值得深思。它反映出生命的无价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冲突。当科技无法挽回生命时,我们如何在生命尊严与惜福之间找到平衡?
首先,在面临病危生命时,医患双方都应该珍惜生的希望,给予生命最大的尊重。只要病人还有恢复的希望,医生就应该尽全力延长生命。其次,要完善医疗体系,让生命得到更多救助。
终末期患者的护理也应该得到重视,给予他们心理与情感上的慰藉。 最后,还需要建立生命共济与救助机制,帮助家庭度过难关,减轻他们的焦虑与痛苦。只有让生的希望和生的意义得到回响,人的生命才能被尊严对待。
已开启全网维权,搬运抄袭举报